本文目录
中国无糖茶饮料市场规模增长迅猛
根据国际权威调研机构Frost&
Sullivan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茶饮料行业市场规模约为787亿元,其中含糖茶饮料零售额达到746亿元,占整体茶饮料零售额的94.8%;无糖茶饮料零售额达到41亿元,占整体茶饮料零售额的5.2%。受到中国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的驱动,无糖茶饮料零售额持续快速增长,2014-2019年无糖茶饮料零售额CAGR达到了32.6%,而含糖茶饮料只有3.0%。
中国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茶文化的历史积淀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使许多人都已经接受了茶饮料,说明中国已经有了很好的茶饮料消费基础。中国茶饮料的发展时间很短,市场开发集中在大中城市,而小城市和农村市场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前景广阔。2014-2019年,我国茶饮料市场规模从653亿元增长到78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8%。预计未来几年我国茶饮料行业市场规模将以年复合增长率为3.5%的速度增长,到2025年,我国茶饮料行业市场规模将接近1000亿元。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茶饮料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1、软饮料行业销售特点和竞争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软饮料行业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总的来说,软饮料行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出多层次,多品牌,多特性,容量大,变化快,品牌竞争激烈等特点。目前,根据整个市场的发展特征,软饮料行业在中国主要分为碳酸饮料,茶饮料和果汁饮料。现在就简单介绍一下这三类产品的竞争情况:
在碳酸饮料这个市场中,两乐仍然是呈高速的发展,而且,占据中国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将近占据75%的市场。其霸主地位无人可以动摇。而如一些本土的品牌,如非常可乐等本土的品牌占据着市场份额不到25%。因此在这个市场中,国外的品牌占据着绝大的优势,本土品牌发展并不乐观。
而在茶饮料和果汁饮料中,市场情况却大不相同。在茶饮料中,本土品牌娃哈哈取代了茶饮料中的先驱旭日升,与台湾的品牌统一,康师傅占得市场先驱地位,三分天下,但市场远没有达到像碳酸饮料市场呈现出来的寡头市场的情况。本土品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在果汁饮料中,市场排名占据前十位品牌的市场份额还不到20%,市场并没有强势品牌。而在果汁饮料中的混合果汁和纯果汁两个市场中,本土品牌农夫山泉、娃哈哈和汇源已经抢得了市场先机,占据了相当的优势。所以,在软饮料中的茶饮料和果汁饮料中,本土的饮料企业仍具有相当的市场机会,可以谋求发展。
但是本土饮料企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国际饮料巨头可口可乐,白事可乐,台湾强势品牌统一,康师傅,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利用自己的品牌、资金、渠道等综合的资源实力进行同质化的产品延伸,在茶饮料行业中,可口可乐选择和雀巢合作,共同推出了冰爽茶,并细分市场,定位于20到29岁的白领阶层,并通过宣传独特的价值取向和情感诉说,快速占据了一部分市场。这种做法也被其他的国外的饮料巨头所采用,意图借此瓜分市场。而在果汁市场中,可口可乐,百事更是紧接着推出了定位于儿童市场的“酷儿”和属于其中爆果汽细分市场的橙味果汽。在这种情况下,本土的品牌只有选择赋予自己产品更多的技术含量,更丰富的品牌内涵,和作为本土企业独具优势的渠道建设和国外品牌抗争。如果本土的饮料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如果只图短期利益,跟随着竞争对手发展方向,做同质化产品,进行无品牌意识的竞争,那只能是拉大与国外企业的差距,甚至于被踢出市场。
本土碳酸饮料行业为例,首先分析饮料行业品牌危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除品牌危机的途径。并援引国外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饮料品牌危机案例,强调本土饮料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就必须注重自身的品牌管理,慎重对待品牌危机。文章在分析饮料行业品牌危机现状时,根据其共性与个性,提出了把品牌危机分为行业性品牌危机和个体性品牌危机的新思路。
近几年,中国饮料业的迅速发展及其前景广阔的消费市场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品牌饮料厂商,许多跨国公司凭借雄厚的财力和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通过收购国内著名品牌或合资、独资经营挤占国内市场。当前我国饮料行业的多元化格局已经初步显现,饮料品种已由单一的汽水发展成为包括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蔬菜汁等十大类,同时发展并规范功能性饮料的生产,(1)果蔬饮料业的利润赶超碳酸饮料业。截至2007年2月,碳酸饮料制造业是软饮料制造业的龙头行业,其不论是销售收入、缴纳税金,还是利润总额都在软饮料制造业中占比较高;第2季度,碳酸饮料制造业仍在销售收入、缴纳税金上表现不俗,但利润总额已经开始退出“状元”位置,低于果蔬饮料制造业。消费者倾向于选择绿色、健康饮料的消费需求趋于明显
目前,我国饮料行业同质化较为普遍,一直困扰行业发展。那么,如何走出同质化的怪圈?必须走差异化的路子!本文分析了同质化现象和对行业发展的影响,提出了摆脱我国饮料同质化现象的对策。
如果你稍微关注一下茶叶行业,不难发现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我国茶叶出口量一直在增长,但价格却在下降。主要是在国际茶叶市场上,茶叶不仅面临着绿色壁垒的影响,还面临一些品牌问题。曾长期供职中国茶叶总公司、现任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组委会负责人的王彤指出:我国有众多名茶,但名茶并不等于名牌,茶业强势品牌的缺失已成为我国茶行业发展的障碍。中国茶业要加大名茶转化为名牌的工作力度,关键是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和品牌意识,尽快形成中国茶业的名茶、名乡、名牌完整的品牌系列。要改变传统的发展思路,从而走向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举例来说,2009年4月,浙江省农业厅在北京宣武区的马连道茶城向首都消费者推介浙江名优绿茶。在这次集体推介中,西湖龙井、安吉白茶、松阳银猴等浙江省十大名茶全都在内,羊岩勾青、长兴紫笋茶等浙江众多名优绿茶也都一起前往。浙江省的这一做法挤进了创建名茶、名乡茶叶品牌建设的行列,可谓是好事一桩。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王庆也认为这是一件好事。由地方政府牵头组织茶农卖茶,不仅把单个农民不能解决的事情解决了,还有利于促进地方茶产业的发展,形成较强的区域经济优势。对茶叶品牌颇有研究的著名品牌专家谢付亮先生也曾在一篇文章中重点提出,中国茶叶应当“以合为贵”,共同发展,其所在远卓品牌策划机构更是对茶叶有着深入的研究。
第二,茶叶种类由单一走向多样化。在茶文化热、有机茶热、保健茶热、名优茶兴起等多重因素下,茶叶的传统区域性消费习惯正在走向分解,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现代的、多元化的茶叶消费趋势。有机茶热成为近几年茶消费的一个热点。另外,功能性保健茶也成为茶消费的新趋势。2009年11月,由安吉白茶行业领导品牌世外茗源引发的“白茶娶妃”事件,即建议广大白领、办公一族多喝白茶,从身体健康的角度出发,需要用茶叶来取代咖啡。世外茗源一个不经意的观点之所以能引发“茶叶咖啡之争”这样的“大战”,那么何以一个地方性的茶叶品牌,能够与世界级的咖啡去叫板呢?就是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饮品都非常注重一个保健性的功能,多喝咖啡不好,多喝白茶有利身体健康,那么,“白茶娶妃”这一说法是符合市场热点的,也是符合健康的产品消费观念的。或许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对健康意识的增强,有一天就出现了“白茶娶妃”这样的盛况,同时也印证了安吉白茶品牌世外茗源的前瞻性观点。现在各类减肥茶、瘦身茶、养颜茶、清胃茶等功能性茶叶越来越厉害地充斥着消费者的眼球。在北京的几家超市和茶叶连锁店,各种花样的保健茶都占据显赫的位置。销售人员介绍,青睐这些保健茶的大多为时尚女性和中老年顾客,主要目的很明确,要么美容润颜,要
么强身健体,销售势头很不错。专家指出,新兴的保健茶在保持传统茶香的基础上,还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加入了诸如玫瑰、金银花、决明子等保健中药材,满足了相当一部分消费群体的要求,具有较高的附加值。
第三,悉数中国的名茶,没有百来种少说也有几十种。虽然有众多的名茶,但名茶并不等于名牌,茶业强势品牌的缺失已成为我国茶行业发展的障碍。要剔除障碍,关键是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和品牌意识,尽快形成中国茶业的名茶、名乡、名牌完整的品牌系列。浙江安吉县的做法充分印证了这一思路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安吉白茶推出“母子商标”,使用“安吉白茶”这一品牌的必须是安吉白茶协会的会员,安吉白茶包装统一,必须有生产厂名、厂址等要素。而子商标即为安吉县的多个白茶品牌,如世外茗源、宋茗、千道湾、大山坞等。“母商标”主要用来树品牌形象,子商标主要用来明确生产者的职责。这一做法有利于安吉白茶这一品牌形象的整体提升,同时也为安吉白茶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当然造就一个中国茶叶名品牌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浙江省安吉县的这样做法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但是怎样打造出一个像“立顿”那样的王国来,对中国茶企来说,要变化、要发展、要更新,实在还有一段老长的路要走。
第四,茶叶由地方走向全国,甚至世界。回顾历史,中国茶曾经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但是为何现在几个中国茶企总共的年收入都抵不过一个立顿。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但现在还不是“饮茶大国”,还有很多国人不经常饮茶,反倒是对咖啡这样的洋玩样津津乐道。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刘年艳研究员介绍说:“尽管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我国人均茶叶消费量增加了近3倍,但现在,我国人均年茶叶消费量仅为0.4千克,还不到世界人均0.5千克的消费水平。这也说明,我国的茶叶消费市场蕴涵着无限商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把茶产业称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产业的原因之一。中国茶叶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首要一点就是立意要高,眼光要远。必须看到中国茶的市场非常大。信心比金子更宝贵,中国茶企不能有如一只井底之蛙,眼光局限在一个地方、一个区域,必须走出来,不光光要走向中国市场,也要走向世界市场。相信曾经中国茶的辉煌我们都没有忘记。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安吉白茶领导品牌世外茗源一说要“白茶娶妃”,即“白茶取代咖啡”这样的话后,立刻就能引发起一场茶叶界的热烈讨论。从某种角度讲,“白茶娶妃”就已经是一个世界级的眼光了。
“中国茶胸怀世界”这样的心态仍旧存在每一个茶企和国人的心中。或者中国茶叶行业就将在这样的意识触动之下,谱写中国茶叶发展新篇章。